相片集 / 幸運的托缽僧

佛在世時,僧尼發願簡樸地生活,有的只是三衣一缽,將精神都放在靈性修行上。僧人托缽乞食,修習謙卑,也藉著托缽而接觸人們,向他們傳遞佛法。以下是佛在世時的一個故事,以及現代梅村幸運的 “托缽僧” 相片集。

“接下來的一年,佛陀與五百比丘在鞞闍那雨季安居。舍利弗和目犍連替他助理一切事務。安居季節剛過了一半,整個地區都被乾旱影響,熱氣迫人。佛陀大半天都在一棵婆樹蔭下渡過。他用食、開示、禪修和睡覺都在同一棵樹下。

安居進入第三個月,比丘們所乞到的食物越來越少。食物短缺是因為天旱所至,就是政府的儲備糧餉,都已所餘無幾。很多僧人都往往空缽而回。佛陀也不例外,每次空缽而回的時候,他便只好喝水充饑。目犍連尊者建議遷往鬱多羅拘盧渡過剩下來的安居日子,因為那裡會比較容易找到食物。但佛陀卻反對,我們不能在這個時候離棄他們的。這是我們的機會去分擔和了解他們的苦難。

比丘們用許多方法嘗試克服饑餓。一天,一位商人供養阿難陀尊者一些用來餵飼馬的麥糠。這位商人看到比丘的苦況,因而囑阿難陀當比丘有需要時,可到他的馬房受他供養用作馬匹糧食的麥糠。阿難陀尊者告訴僧眾商人的好意。阿難陀請他們只要在乞不到食物時才到馬房受供,因為麥糠本來是給馬匹吃的,他不希望連累馬匹捱餓。

那夜,舍利弗在月下往訪在婆樹下的佛陀。他說:"世尊,覺悟之道太奇妙了!所有聽聞、理解和修行它的人,都能夠轉化。但世尊入滅後,我們又怎樣能夠確保大道的承傳呢?"

"舍利弗,如果比丘們可以掌握到經中的真義,而又如實修行和嚴守戒律,解脫之道便可以世代延續下去。"

(摘錄自《故道白雲》第五十章:一把麥糠)

現代托缽僧

延續佛陀僧侶的覺悟之道,梅村僧眾也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保持與人的接觸。今年,梅村無法開放給公眾到來修習,但感恩世界各地朋友和這裡鄰居的支持,我們有足夠的食物,能夠舉辦線上禪修活動。

每年,梅村附近的農民收割或採摘農作物後,會讓我們受用餘下、機器無法收割的。秋天時份,我們很歡喜可以享用蘋果和榛子。今年特別的是,一位鄰居讓我們去撿玉米。我們把部分玉米冰起來,讓往後秋冬寒冷的日子,也可以享用熱騰騰的玉米。

對梅村僧侶而言,不用等到享用玉米那一刻才感到欣喜。彼此同在,已經是一種滋養;心懷感恩,已經是一種幸福快樂。


Keep Reading

加入對話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0 Sharing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 Register

隱藏 記錄

What is Mindfulness

Thich Nhat Hanh January 15, 2020

00:00 / 00:00
展示 隱藏 記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