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開示 / 『幸福地生存?』
我們知道,所有物種為了生存必須強大,並為生存而競爭。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它們需要保護自己,為了生存,為了活到未來。人們用「物競天擇」來描述這種狀況。深觀,我們看到在為生存而競爭之中,「感官欲樂」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437 Chemin du Pey
24240 Thénac France
2 Rue Pascal Jardin
77510 Verdelot France
8 Rue des Fans
77510 Villeneuve-sur-Bellot France
Lotus Pond Temple
Ngong Ping Lantau Island
Hong Kong
Schaumburgweg 3
D-51545 Waldbröl Germany
123 Towles Rd
Batesville Mississippi
United States
3 Mindfulness Road
NY 12566 Pine Bush New York
United States
2499 Melru Lane
92026 Escondido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Pong Ta Long
30130 Pak Chong District Nakhon Ratchasima Thailand
530 Porcupine Ridge Road
VIC 3461 Porcupine Ridge Australia
2657 Bells Line of Road
2758 Bilp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我們知道,所有物種為了生存必須強大,並為生存而競爭。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它們需要保護自己,為了生存,為了活到未來。人們用「物競天擇」來描述這種狀況。深觀,我們看到在為生存而競爭之中,「感官欲樂」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以下是一行禪師在2014年4月20日復活節的開示節錄。整個英文開示可在此收聽。 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耶
如果我們內在有痛苦的情緒,我們不壓抑它,而是識別和擁抱它,正念的能量能帶來緩解。藉以深觀的修習,我們能看到苦的根源並轉化它。佛陀說,我們內心雖仍有痛苦、悲傷和擔憂,但仍能活在當下此刻。如果我們懂得如何處理內在的痛苦、悲傷和恐懼,我們就能快樂。
一個好的修行者知道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她很熟悉正念呼吸、正念步行的修習。痛苦的感受生起的那一刻,她回到正念呼吸的家,由此她觸碰了自己內在正念的種子,並邀請正念的種子上來。痛苦的感受在意識的能量區,我們可以稱之為「能量1區」;經由正念呼吸、 正念步行的修習培植出來的也可以成爲能量區,在意識創造「能量2區」。能量2的目的是識別能量1。吸氣,我覺知內在的憤怒;呼氣,我覺知內在絕望的受、痛苦,難以承受。這時在意識中不只是一種能量,而是有兩種,第二種是你修習正念呼吸、正念步行的果實。第二種能量不是為了與第一種鬥爭,在佛教的修習中,沒有鬥爭、沒有暴力。正念是你,悲傷也是你。正念不與悲傷和恐懼對抗。
學佛是為了更幸福快樂。如果你去寺廟,你修習,但是你並不快樂,那麼你的修習就並不很好。正確的修習會讓我們每天感到越來越幸福快樂。今天早上,我會教大家怎樣可以更幸福快樂。
我們可以為人們帶來幸福。一個人可以成為他人源源不絕、用之不竭的幸福之源 。我們越修習正念生活的藝術,便越能夠成為喜樂的泉源。這是有可能的。
我們知道,即使有些日子刮風下雨,狂風暴雨,但我們仍然堅信天空的蔚藍仍在某處。我們安心,相信無論如何, 蔚藍天空總會回來。有時候,我們的心非常清澈,猶如藍天萬里無雲,我們感到非常幸福,與師兄弟姐妹一起禪行,感覺到人生的幸福。我們的心無比平靜、心胸開闊,猶如藍天一般有許多空間、自由。但也有時候,我們的心並不清澈、自在,我們的心如多雲的天空。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
有時候,在我們之中有許多心行想同時顯現:你的嫉妒要講話、你的恐懼要講話、你的憤怒要講話、你的正念也想講話,就像一群「人」同時要講話。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不知道要讓誰優先。 很多情緒,很多心行想要同時顯現,你內心不安。當你內心不安的時候,其中一個建議是放點音樂。你說:大家聽好,每個人都有機會來表達自己,但現在,先聽會兒音樂。然後你播放音樂——正念呼吸的音樂。
在《中阿含經》有《跋陀和利經》(第194經)。經中提及僧團中一位比丘,他修習得很不好,但佛陀勸喻僧團該包容這位比丘,對他該有耐心,讓他有機會轉化。此經也見於巴利藏,經名是Bhaddali Sutta,在《中阿含經》是《跋陀和利經》。Bhaddali 或 跋陀和利,是那位修習很不好的比丘的名字。僧團有時會想到要他離開,因為對僧團其他人來說,他不是一個好的榜樣。幸好有佛陀的勸喻,僧團讓那位比丘留下,並幫助那位比丘轉化。
我們意識到社會的處境。如果我們不想⽣活於妄想中,不想過著無意義和虛無縹渺的⽣活,就要懂得如何改變⽣活模式。有些改變的⽅式只是製造更多的束縛和痛苦,有些則能為我們帶來真正的自由。這是我今天想和你們談的。
小王子有一個很小的星球,這個星球上有美麗的玫瑰花叢。小王子希望有一頭平和善良的動物和他一起在小星球居住。他想要一隻羊,因為他認為羊是平和溫柔的動物。因此,當他第一次到地球見到人類的時候,他要求他遇見的那個人幫他畫一隻羊。這就是他想要的-一隻羊,和他一起在那美麗的小星球生活。
當你認出自己內在的小孩,很快就會意識到内在的小孩一直都在,要你的關愛。你的內在小孩已經被你遺棄了很長時間,可能他受了很大的傷害,你需要幫助、擁抱和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不要讓他繼續這麼的傷痛下去。
我建議人們把他們的牛的名字寫在一張紙上,然後深入觀看它們是否真的對自己的幸福至關重要,不然他們應學會釋放自己的牛。你有一個關於自己如何才能快樂的想法,然後你困在這個想法裡。這個想法是一頭牛,一頭很大的牛。如果你得不到那個職位,你就無法快樂——這是一頭牛,一頭大牛。如果你得不到那張文憑,你一生就會受苦——這是一頭牛。有時,我們的牛是我們信仰的某種教條,某種意識形態。你認為沒有那種教條,沒有那種意識形態,幸福將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當一方以這種方式傾聽另一方時,我們第一次意識到:對方,無論兒童還是成人,他們所承受的苦難與自己這一方完全相同。在此之前,我們認為對方沒有受苦,他們只是讓我們受苦。但是像這樣傾聽,我們現在知道,對方像我們一樣是血肉之軀,他們承受了和我們一樣的痛苦。當你看到這一點時,就不會再帶著懷疑、憤怒與恐懼看待他們;與此同時,你能很容易使用愛語。
一行禪師 除夕開示2005年12月31日 梅村下村 在佛教傳統中,有佛土和淨土之說。佛土就像是一所修習中心,佛
真正的幸福來自理解和愛。想像一個人不能理解,如何能夠愛?當你不理解自己,當你不理解他人,你如何愛自己,如何愛對方?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理解。有些人抱怨世界上沒有人理解他,很孤獨。如果你有機會遇到一個人可以深深地理解你,那你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你對他會很感恩。
很多痛苦來自於我們對伴侶或朋友感到憤怒或煩惱。在梅村,我們可以在僧團的見證下簽署“和平約章”。 約章是為了幫助我們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省思和彼此間的佛法討論後才能簽署。因為這是修行。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生氣時,如果有這份和平約章,他們就會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坐著,不做任何事,看起來好像很容易,很享受,但我不確定如果曼德拉真的有機會坐下來不做任何事,他是否能坐得住。他未曾學習過如何坐著,不做任何事,因為這是困難的,沒有那麼簡單。因為當你靜坐時,念頭會開始出來,你需要知道如何照顧它們。對坐禪者來說,你需要一些指引。
當你吸氣的時候,只是覺察吸氣,不想其他事。你們能夠做得到嗎?百分之百擁抱自己的入息,身心一體;當你呼氣的時候,擁抱自己的出息,就只是覺察自己的呼吸。
2013 – 2014冬安居開示結語 – 阿毘達磨文獻闡釋一行禪師 阿毘達磨文獻集成 阿毘達磨文獻
十四項正念修習於1966年在越南的火海中誕生。當時的戰爭情況極端熾熱。我們知道盲目崇拜之火有多狂熱。因而第一項正念修習是:不執著見解、開放、包容,因爲我們看到,執著見解、狹隘以及盲目崇拜是很多痛苦的基礎。
我們對佛陀和耶穌基督有美好的印象。我們愛上自己所想像的形像,這些印象儲存在我們的藏識裡。但是,如果我們在梅村附近的車站遇到佛陀,我不確定我們是否會愛他。如果我們在超級市場遇到耶穌基督,我不確定我們是否會像愛自己所想像的那個形象那樣愛他。我們所想像的佛陀和耶穌基督可能與真實的非常不同。
大地母親有療癒自己的能力,也能幫助我們療癒。我們要懂得如何皈依大地。佛陀教導他的兒子羅睺羅時,談到大地具有耐心和無分別的美德。耐心和無分別是地球這顆行星偉大的美德。需要的話,大地母親可以花一百萬年或一千萬年來療癒自己,她並不著急,她有力量讓自己復原,我們要看到這一點。
梅村的修行,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修行的第一方面是如何辨識「苦」,擁抱和轉化苦,這是一種藝術。生命有苦亦有樂,我們無法避免苦,所以必須接受苦,學習如何處理苦。懂得如何處理苦,就能大大減輕所受的苦,並且能從痛苦中學到很多。我們學習如何善用苦痛來創造幸福快樂,就像栽種蓮花一樣。
身體可以是我們第一個家。我們很多人都在尋求幫助,但一直找不到。當你來到梅村時,我們教導你修習,幫助你找到家。這項修習非常具體,家不在於某時某處,你身處的每一個地方都可以找到你真正的家。因此,在梅村,我們說「我已到了,已到家了」,這是你修習的第一個成果。
有一個禪宗故事,關於一個人坐在馬上奔馳。在十字路上,他的朋友叫喊道:「你去哪裡?」那個人說:「我不知道,問馬兒吧!」這就是我們的現況。這只馬就是科技,牠載着我們,而我們不能控制牠。因此,我們要從「意向」開始,問自己:我們想要什麼?
正念能量與痛苦能量相遇時,正念能量不會與痛苦能量搏鬥,也不會抑壓它,而是覺察它、擁抱它。就如在冬天時,你感到寒冷而開了暖爐,暖風隨隨送出。暖氣並不打壓冷空氣,而是擁抱冷空氣,五至十分鐘後,冷空氣開始變暖。處理痛苦和情緒做法一樣,以正念能量去擁抱痛苦,以正念能量去照顧、關懷痛苦,而非對抗或壓抑它。
一行禪師給孩子們開示鵝卵石禪,然後為大眾開示止的藝術,提醒我們幸福快樂是給孩子們最珍貴的遺產。
佛經中有一品以耶輸陀(Yasoja)為名,結集在《自說經》裡。耶輸陀是一位比丘,他帶領五百位僧人修行。有一天,他與五百僧人前往佛陀住處,希望參與由佛陀帶領的三個月雨安居。他們在雨安居開始前十天抵達了,因而非常歡喜。他們快樂地與當地的僧人打招呼,交談。佛陀在他的精舍聽到嘈雜的聲音,他問阿難:「這是什麽聲音?聽起來像漁民捕魚回來卸魚獲時嘈雜。」阿難回答,這是耶輸陀帶領了五百名僧人來到,正與常住僧人互相問候和交談,所以這麽嘈雜。
There was a problem reporting this post.
Please confirm you want to block this member.
You will no longer be able to:
Please allow a few minutes for this process to complete.